1. 首页 > 手游资讯

四年级数学姿势小游戏100题 四年级数学讲解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5-07-26
摘要:一、四年级数学《加法运算定律》教案四年级数学《加法运算定律》教案【一】一、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P20——P21二、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四年级数学姿势小游戏100题 四年级数学讲解

 

一、四年级数学《加法运算定律》教案

四年级数学《加法运算定律》教案【一】

一、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P20——P21

二、教学目标:

1、领会并掌握从壹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进行计算的觉悟和能力,进步观察相对能力和思考的灵活性。

3、通过课堂活动主题,激发进修兴趣,感受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所学姿势化解简单的实际难题。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领会并掌握从壹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运用其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课件。

五、教学经过

(一)导入新授

同学们,上课之前大家先来玩壹个凑数游戏。

师:我先说壹个数,你们再说壹个数,你们说的数和我说的数的和或差是整百数。

师生游戏。

同学们玩得真棒!凑整是简便计算中相对常用的方式,今天大家继续进修简便计算。

板书课题:连减的简便计算。

(二)寻觅发现

1、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4情境图。

提问:你能从图中获取哪些信息?

数学信息:李叔叔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有234页。

想一想:如何计算还剩几许页没有看?(用减法)

2、列式计算。

组织学生独立思索,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在小组内探讨各自的算法。

3、汇报展示。

指名汇报,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汇报预设:

方式一:先用总页数减去昨天看的66页,再减去今天看的34页,最后算出还剩几许页没看:

234-66-34

=168-34

=134(页)

方式二:先算出李叔叔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几许页,接着从总页数里减去看过的页数,最后算出还剩几许页没看:

234-66-34

=234-(66+34)

=234-100

=134(页)

方式三:先用总页数减去今天看的34页,再减去昨天看的66页,最后算出

还剩几许页没看:

234-66-34

=234-34-66

=200-66

=134(页)

4、拓展进步。

提出难题:你最喜爱用哪种方式进行计算?何故?234-66-34和234-(66+34)哪种计算方式更简便?

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的理由。

师:如果我把234改成266,想一想,这个时候选择哪一种方式计算更简便?何故?

组织学生自在讨论,发表各自的意见。

5、发现、拓展资料规律。

(1)发现规律。

师:你能像上面这样举出连减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如:251-30-70=251-(30+70)或154-68-54=154-54-68。

(2)拓展资料规律。

①探讨讨沦:通过刚才这道题可以看出,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式,在小组内探讨一下,在计算连减时如何可以使计算更简便。

②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也可以把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去减;还可以先减去后面的减数,再减去前面的。大家要根据数字的特征,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③用字母该怎样表示呢?

探讨后出示:a-b-c=a-(b+c)。

6、即时练习。

完成教材第21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进行简便计算的。

(三)检测评价

1、在○里和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或数字。

146-55-45=146○(45○45)

☆-※-△=☆○(※○△)

624-172-328=○(○)

a-b-c=a○(○)

213-○-○=○(68○32)

2、想一想,不改变运算顺序,谁会计算得快一些?

(1)126-48-52 126-(48+52)

(2)364-(153+47) 364-153-47

(3)685-(228+272) 685-228-272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进修,你有啥子新收获?

师生探讨后进修了减法的简便计算,了解了在减法里,壹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

(五)板书设计

连减的简便计算

例1:李叔叔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有234页。还剩几许页没有看?

方式一:方式二:方式三:

234-66-34 234-66-34 234-66-34

=168-34=234-(66+34)=234-34-66

=134(页)=234-100=200-66

=134(页)=134(页)

在减法里:壹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六、教学后记

四年级数学《加法运算定律》教案【二】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27——32。

教材解析

教材通过李叔叔骑自行车外出旅游所行的路程引出难题,先教学交换律,再教学结合律;先教学运算律的含义,再教学运算律的应用。这样安排有三个好处:由易到难,便于教学。交换律的内容比结合律简单,学生对交换律的感性认识比结合律丰盛,先教学相对容易的交换律,有利于引起学生寻觅的兴趣。能进步教学效率。交换律的教学方式和进修活动主题可以迁移到结合律,迁移能促进学生主动进修。再次是符合认识规律。先领会运算律的含义,再应用运算律使一些计算简便,体现了发现规律是为了掌握和利用规律。

教学目标

姿势和能力

使学生领会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经过和方式

使学生故事寻觅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经过,进行相对和解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情感和态度

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主题中获取成功的尝试,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索和探究难题的觉悟、习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领会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难点:使学生故事寻觅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经过,进行相对和解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经过

课前小游戏:比眼力

一、创设情境,提出难题。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孩子们,谁能说一说今天大家要进修啥子内容?(加法运算定律)

你是如何了解的?(看大屏幕上写的)

特别好,你是个会观察的孩子。

师:在四则运算中包含了一些规律性的物品,大家把这些规律叫做运算定律。加法的运算定律是啥子呢?这节课大家一起来研究加法运算定律。(板书课题——加法运算定律)

2.创设情境,提出难题。

(1)师:漫长的暑假好多人都外出旅游放松心情去了,当然李叔叔也不例外,看他是如何去的?(出示幻灯片)

生:骑自行车。

师:你们看的真准,再仔细看看,你从图中还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学生汇报自己了解的信息。

(3)根据你了解到的信息你能提出啥子难题?(学生提问)

(4)学出难题: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几许千米?

二、合作探究,化解难题。

(一)探究加法交换律

1.列式计算

师:要化解这个难题大家应该如何算?请自己列式计算接着汇报。(40+56和56+40,如果没有学生说出56+40这种算法,教师要引导他们这样列出)

2.两种算法不同,何故结局是一样的?(由于都表示的是上午和下午的路程和,因此结局是一样的。)

3.既然这两个算式的结局是一样的,大家可以在里填上啥子符号?(“=”号)

4.像这样的算式,你们还能举出例子来吗?

(学生举例)

5.仔细观察,这些算式有啥子特征?

(两个加数没有变,只是它俩的位置交换了,和不变。)

6.这样的算式大家能写完吗?你认为你举得例子左右两边一定相等吗?何故?(由于无论它俩的位置如何,都是算它们的和是几许,因此左右两边相等。)

7.揭示规律

(1)同学们,像刚才大家举得那些例子中包含的规律,就是加法的交换律,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啥子是加法的交换律吗?

(学生拓展资料)

(2)小结: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的交换律。(板书)

8.既然像这样的算式写不完,你们能想个办法用壹个算式概括加法的交换律吗?试一试。

(学生尝试)

9.展示学生的方式。

10.确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并板书。

师:由于字母表示相对简便,因此通常大家用a、b表示任意两个加数,因此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a+b=b+a。(板书)

11.对口令

师:83+17=生:等于17+83

57+44 a+b 100+60 18+75 35+65 85+768

12.说明加法交换律在加法验算中的应用。

(二)探究加法结合律

1.刚才提到李叔叔要旅行七天,下面是李叔叔前三天经过的路程,大家来了解一下。(出示情境图二)

2.学生观察,说说了解到的信息。

3.出示难题:你了解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几许千米吗?请自己先算一算。

4.展示学生的算法。

(88+104)+96 88+(104+96)

哪种算法简单,何故?

5.大家来理一理这两种算法。

师:算法一,先算前两天骑的路程,再加第三天的路程。

算法二,先算后两天骑的路程,再加第一天的路程。这种方式简单。

师:算法不一样何故结局一样?(由于它们都算的是三天的路程和)

6.既然结局一样,大家可以用啥子符号把这两的算式连接起来?(等号)

7.相对下面两组算式

68+152+48 68+(152+48)

(225+175)+67 225+(175+67)

8.让学生照样子写出几组算式,并展示。

9.观察这些算式,你有啥子发现?

生: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想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10.揭示加法结合律。

(1)师:像刚才大家又发现的加法中的这一规律,叫做加法结合律。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啥子是加法结合律吗?

(2)小结: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这叫做加法结合律。(板书)

11.试着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

师: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b+c),a、b、c分别表示任意三个加数。

三、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1.填一填:

(1)两个加数交换(),和不变,这叫做加法()。

(2)三个数相加,先把(),或者先把(),和不变,这叫做加法()。

(3)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

a+b=________。

(4)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

(a+b)+c= ________。

2.应用学过的定律在下面()中填上适当的数。

(1)29+17=()+29

(2)120+()=35+()

(3)138+(62+365)=(+)+365

(4)(+358)+()= 198+(+42)

3.连一连,再说一说每组连线的依据是啥子?

63+325 64+(19+81)

87+32+68 325+63

(64+19)+81 87+(32+68)

36+78+64 78+(36+64)

4.比一比,那组算得快。

(1)(195+32)+68(2) 195+(32+68)

(205+59)+241 205+(59+241)

486+78+14 78+(486+14)

师:利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四.合作整理内化。

1.本节课你学会了啥子?

2.请用是啥子、何故和干啥子把本节课学到的姿势对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特别出色,用自己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伶俐的头脑找到了加法算式中的规律,认识并领会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你看,数学家能拓展资料出来的运算定律大家也能拓展资料出来,我相信只要大家在以后的进修中勤动脑、多动手,一定可以把数学学得更棒!

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四年级数学《加法运算定律》教案【三】

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已有经验,让他们在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实现对数学的再创新,切实尝试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故事数学姿势发生、进步和形成的经过同时注重数学想法方式的渗透,通过发现、验证、类比、归纳,提高学生的理智思考,进步学生应用数学方式化解实际难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领会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使学生故事寻觅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经过,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难题的化解进行相对和解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主题中获取成功的尝试,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索和探究难题的觉悟、习性。

教学重点:领会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对加法交换、结合律的熟练应用。

教具:课件

教学经过: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25+75= 48+70= 133+77= 150+390=

820+180= 725+36= 301+299= 999+10=

【二次备课:在25+75=100中,25是()数,75是()数,100是()。】

2、引入新课

师:大家已经学过了加法计算的有关姿势,其实在运算中,还有很多规律,大家把它称作运算规律。大家就要进一步进修一些加法的规律性姿势,这些姿势对大家今后进修小数和分数有很大的帮助。板书课题:加法运算定律

二、探究新知

(一)进修加法交换律(例1)

1、创设情境,引出例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爱运动吗?课余时刻喜爱做哪些运动?李叔叔很喜爱骑自行车这项运动,他准备骑自行车外出旅行。(展示图片)你们看,这是他给大家说明某一天骑车路程的相关数据。大家一起帮他算一算。(展示例1主题图、出示例1内容)

2、读题,出示线段图,让学生解析数量关系。

【二次备课:如果学生解析的没有困难,就不需要画线段图帮助解析。看情况在定。】

3、独立列式解答。指名学生口答。

方式一:40+56=96(千米)

方式二:56+40=96(千米)

4、提问:何故要用加法计算?你是如何想的?加法是一种啥子运算?(加法就是把多少数合并成壹个数的运算。)

5、引导学生观察,相对两种算法的结局。

上面这两种算法都是求李叔叔一天骑了几许千米,两个算式的结局相等,大家可以用壹个啥子符号把两个算式连接起来?(等号)板书:40+56(=)56+40这个等式说明了啥子?(交换40和56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6、引导学生归纳规律。

出示: 36+84 84+36· 158+68 68+158

上面的每算式有啥子相同点?有啥子不同点?你发现了啥子规律?(学生同桌讨论,老师巡视参和)集体探讨,老师根据学生的拓展资料板书。(板书: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加法交换律:a+b=b+a)

7、练习(用加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

65+145=_+_ 09+31=_+_ b+_=_+_ a+_=10+_

(二)进修加法结合律(例2)

1、出示例题,提出难题,领会题意。

2、学生尝试解答。

3、质疑解答:

(1)可以看出先求啥子,再求啥子?你是如何列式的?

板书:(88+104)+96· 88+(104+96)

4、观察:想一想这两个算式,有啥子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计算结局相同。不同点:运算顺序不同。

5、相对发现:

(69+172)+28□69+(172+28)

155+(145+207)□(155+145)+207

6、观察:

(1)每组有多少算式?(2个)

(2)每个算式有多少数相加?(3)

(3)每组两个算式有啥子不同?(计算顺序不同)

(4)这两个算式有啥子共同点?(每个等式中,每组算式有3个加数,每个等式中加数都一样)

(5)每组两个算式变,啥子没有变?(和没有变)

7、通过这两个等式,你发现了啥子规律?出示内容,请学生思索后填空。()相加,先把(·)相加,或者先把()相加,()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学生齐读,领会后记忆)

8、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3个加数,如何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呢?老师板书:(a+b)+c=a+(b+c)

9、练习(用加法结合律填上合适的数)

(43+145)+55=_+(_+_)· 215+(85+30)=(_+_)+_

(134+112)+88=_+(_+_)

三、巩固练习(下面等式运用了啥子定律?)

82+0=0+82·(·) 47+(30+8)=(47+30)+8(·)

(84+68)+32=84+(68+32)(·) 75+(48+25)=(75+25)+48(·)

小结: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最大的不同差异是:交换律改变的是数的位置;结合律改变的是

运算顺序。结合律的重要标志是小括号的应用。

四、拓展资料

这堂课你有啥子收获?

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二次备课:在教学中,将40+96=96+40(88+104)+96=88+(104+96)板书在黑板上,学生根据算式在用不同形式表示会容易一些。】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新姿势在以前的数学进修中都有相应的认知基础,学了本节的新姿势可以促进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原来学过的姿势和方式。在教学加法运算定律的经过中,我始终以学生为本,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把握学生的认识规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材中呈现的具体情境,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难题的解答引入,激发学生主动进修的需要。通过化解情境中的难题,让学生对两个算式进行观察相对,唤醒了学生已有的姿势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在寻觅加法运算律的经过中,为学生提供自主寻觅的时刻和空间,让学生故事寻觅的经过,获取成功的尝试,增强学生进修数学的信心。

2、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中,两个运算定律都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相对和解析,找到实际难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征,初步感受运算规律。接着让学生根据对运算定律的初步感知举出更多的例子,进一步解析、相对,发现规律,并叙述所发现的规律。再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示规律,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统一用字母来表示。使学生体会到符号的简洁性,从而进步了学生的符号感。

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故事了寻觅、发现、反思的经过,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有了充分的认识和自己的领会。但在教学的经过中仍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

1、在寻觅加法结合律的经过中应该再放开一些,引导学生观察、相对和解析,找到实际难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征,初步感受运算律。

2、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应该让学生多举些例子,让学生去评价举的例子怎么样,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结合是把可以得出整百整十的数放在一起,而不是随意的乱编。

二、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姿势点归纳

1.四年级数学姿势点小故事

四年级数学姿势点小故事 1.四年级上册数学小故事40字锦集

1、一位农夫请了工程师、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来,想用最少的篱笆围出最大的面积。

工程师用篱笆围出壹个圆,宣称这是最优设计。

物理学家将篱笆拉开成一条长长的直线,假设篱笆有无限长,认为围起半个地球总够大了。

数学家好好嘲笑了他们一番。

他用很少的篱笆把自己围起来,接着说:“我现在是在外面。”

2、泰勒斯看到大众都在看告示,便上去看。原来告示上写着法老要找全球上最伶俐的人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于是就找法老,法老问泰勒斯用啥子工具来量金字塔。

泰勒斯说只用一根木棍和一把尺子,他把木棍插在金字塔旁边,等木棍的影子和木棍一样长的时候,他量了金字塔影子的长度和金字塔底面边长的一半。把这两个长度加起来就是金字塔的高度了。泰勒斯真是全球上最伶俐的人,他不用爬到金字塔的顶上就方便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3、战国时期,齐威王和大将田忌赛马,齐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马:上马,中马和下马。

比赛分三次进行,每赛马以千金作赌。由于两者的马力相差无几,而齐威王的马分别比田忌的相应等级的马要好,因此一般人都以为田忌必输无疑。

然而田忌采纳了门客孙膑(着名军事家)的意见,用下马对齐威王的上马,用上马对齐威王的中马,用中马对齐威王的下马,结局田忌以2比1胜齐威王而得千金。这是我国古代运用对策论想法化解难题的壹个范例。

4、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里。它趴在井底哭了起来。一只癞蛤蟆爬过来,瓮声瓮气的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太高了,掉到这里就只能在这生活了。

我已经在这里过了多年了,很久没有看到过太阳,就更别提想吃天鹅肉了!”蜗牛望着又老又丑的癞蛤蟆,心里想:“井外的全球多美呀,我决不能像它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

蜗牛对癞蛤蟆说:“癞大叔,我不能生活在这里,我一定要爬上去!请问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话!这井有10米深,你小小的年纪,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如何能爬上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总能爬出去!”

第二天,蜗牛吃得饱饱的,喝足了水,就开始顺着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的爬呀,到了傍晚终于爬了5米。蜗牛特别高兴,心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能爬上去。”想着想着,它不知不觉地睡着了。早上,蜗牛被一阵呼噜声吵醒了。

一看原来是癫大叔还在睡觉。它心里一惊:“我如何离井底这么近?”蜗牛睡着以后从井壁上滑下来4米。蜗牛叹了一口气,咬紧牙又开始往上爬。

到了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是晚上蜗牛又滑下4米。爬呀爬,最后坚韧地蜗牛终于爬上了井台。你能猜出来,蜗牛需要用几天时刻就能爬上井台吗?

5、有一天,一只蝴蝶在动物城的花丛里飞来飞去,一只小蜻蜓飞过来,说:小蜻蜓,咱们一起玩吧。小蝴蝶说:我是蝴蝶,你是蜻蜓,如何能在一起玩呢?

小蜻蜓说:在图形王国里,大家就是一家的,另外还有许多家庭成员呢?不信,我领你去看..一路上,蝴蝶看到了许多秀丽的景色,还看见了许多动物:有秀丽的孔雀,知了,七星瓢虫。小兄弟们,它们美吗?你觉得它们哪儿美呢?

2.四年级数学小故事

数字趣联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年轻时和多少学友进京考试.他们到达试院时为时已晚.考官说:"我出一联,你们若对得上,我就让你们进考场."考官的上联是: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学子,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特别来迟.苏东坡对出的下联是: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两次,今天一定要中.考官和苏东坡都将一至十这十个数字嵌入对联中,将读书人的艰辛和刻苦情况描写得淋漓尽致.点错的小数点进修数学不仅解题思路要正确,具体解题经过也不能出错,差之毫厘,往往失之千里.美国芝加哥壹个靠养老金生活的老太太,在医院施行一次小手术后回家.两星期后,她接到医院寄来的一张帐单,款数是63440美元.她看到偌大的数字,不禁大惊失色,骇得心脏病猝发,倒地身亡.后来,有人给医院一核对,原来是PC把小数点的位置放错了,实际上只需要付63.44美元.点错壹个小数点,竟要了一条人命.正如牛顿所说:"在数学中,最微小的误差也不能忽略.二十一世纪从哪年开始?世纪是计算年代的单位,一百年为壹个世纪.第一世纪的起始年和末尾年,分别是公元1年和公元100年.常见的错误是有人把起始年当作是公元零年,这显然不符合逻辑和大家的习性,由于在一般情况下,序数的计算是从“1”开始的,而不是从“0”开始的。

而正是这个领会上的错误,因此才导致了世纪末尾年为公元99年的错误认识,这也是错把1999年当作是二十世纪末尾年,错把2000年当作是二十一世纪起始年的缘故.由于公元计数是序数,因此应该从“1”开始,21世纪的第一年是2001年.沿着俄国和波兰的边界,有一条长长的布格河。这条河流经俄国的古城康尼斯堡——它就是今天俄罗斯西北边界城市加里宁格勒。

布格河横贯康尼斯堡城区,它有两条支流,一条称新河,另一条叫旧河,两河在城中心会合后,成为一条主流,叫做大河。在新旧两河和大河之间,夹着一块岛形地带,这里是城市的繁华地区。

全城分为北、东、南、岛四个区,各区之间共有七座桥梁联系着。大众长期生活在河畔、岛上,来往于七桥之间。

有人提出这样壹个难题:能不能一次走遍全部的七座桥,而每座桥只准经过一次?难题提出后,很多人对此很感兴趣,纷纷进行试验,但在等于长的时刻里,始终未能化解。大众只好把这个难题给俄国科学院院士欧拉提出,请他帮助化解。

公元1737年,欧拉接到了“七桥难题”,当时他三十岁。他心里想:先尝试看吧。

他从中间的岛区出发,经过一号桥到达北区,又从二号桥回到岛区,过四号桥进入东区,再经五号桥到达南区,接着过六号桥回到岛区。只剩下三号和七号两座桥没有通过了。

显然,从岛区要过三号桥,只有先过一号、二号或四号桥,但这三座桥都走过了。这种走法宣告失败。

欧拉又换了一种走法:岛东北岛南岛北这种走法还是不行,由于五号桥还没有走过。欧拉连试了好几种走法都不行,这难题可真不简单!他算了一下,走法很多,共有 7*6*5*4*3*2*1=5040(种)。

好家伙,这样一种方式,一种方式试下去,要试到哪一天,才能得出答案呢?他想:不能这样呆笨地试下去,得想别的方式。伶俐的欧拉终于想出壹个巧妙的办法。

他用A代表岛区、B、C、D分别代表北、东、西三区,并用曲线弧或直线段表示七座桥,七座桥的难题,就转变为数学分支“图论”中的壹个一笔画难题,即能不能一笔头不重复地画出上面的这个图形。欧拉集中精力研究了这个图形,发现中间每经过一点,总有画到那一点的一条线和从那一点画出来的一条线。

这就是说,除起点和终点以外,经过中间各点的线必然是偶数。像上面这个图,由于一个封闭的曲线,经过全部点的线都必须是偶数才行。

而这个图中,经过A点的线有五条,经过B、C、D三点的线都是三条,没有壹个是偶数,从而说明,无论从那一点出发,最后总有一条线没有画到,也就是有一座桥没有走到。欧拉终于证明了,要想一次不重复地走完七座桥,那是不也许的。

天才的欧拉只用了一步证明,就概括了5040种不同的走法,从这里大家可以看到,数学的威力多么大呀!大约1500年前,欧洲的数学家们是不了解用“0”的。他们运用罗马数字。

罗马数字是用多少表示数的符号,按照一定制度,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示不同的数目。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

而在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他特别高兴,还把印度人运用“0”的方式给大家做了说明。

过了一段时刻,这件事被当时的罗马教皇了解了。当时是欧洲的中世纪,教会的势力特别大,罗马教皇的权利更是远远超过皇帝。

教皇特别恼怒,他斥责说,神圣的数是上帝创新的,在上帝创新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如今谁要把它给引进来,谁就是亵渎上帝!于是,教皇就下令,把这位学者抓了起来,并对他施加了酷刑,用夹子把他的十个手指头紧紧夹注,使他两手残废,让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就“0”被那个愚昧、残忍的罗马教皇明令禁止了。

3.四年级数学故事锦集

数学陈景润的小故事

数学家陈景润边思索难题边走路,撞到一棵树干上,头也不抬说:“对不起、对不起。”继续思索。

数学家鲁道夫的小故事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的小故事

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活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

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

4.小学四年级的数学小故事有哪些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由于老师想要休息,因此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 1+2+3+。

..+97+98+99+100=?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兄弟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高斯叫住了!!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兄弟你可了解他是怎样算的吗?高斯告知大家他是怎样算出的:把 1加至 100和 100加至 1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 1+2+3+4+。..+96+97+98+99+100 100+99+98+97+96+。

..+4+3+2+1=101+101+101+。..+101+101+101+101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因此把10100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于<5050>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进修经过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5.四年级数学小故事100字就好了

智斗猪八戒话说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归来,来到郭家村,受到村民的热烈欢迎,大家都把他们当作除魔降妖的大英雄,不仅和他们合影留念,还拉他们到家里作客。

面对村民的盛情款待,师徒们觉得过意不去,一有机会就帮助他们割菜庄稼,耕田耙地。开始几天猪八戒还挺努力气,可过不了几天,好吃懒做的坏毛病又犯了。

他觉得这样干活太辛苦了,师傅多舒服,只管坐着讲经念佛就啥子都有了。其实师傅也没啥子了不起的,要不是猴哥凭着他的火眼金睛和一身的本领,师傅恐怕连西天都去不了,更别说取经了。

要是我也有这么壹个徒弟,也能有一番作为,到那时,哈哈,我就可以享清福了。于是八戒就开始张落起这件事来,没几天就召收了9个徒弟,他给他们起名:小一戒、小二戒…小九戒。

按理说,现在八戒应该潜心修炼,专心教导徒弟了。可是他仍然恶习不改,经常带着徒弟出去蹭吃蹭喝,吃得老百姓叫苦不迭。

老百姓想着他们曾经为大家做的好事,谁也不好意思到悟空那里告状。就八戒们更是有恃无恐,大开吃戒,一顿要吃掉五、六百个馒头,老百姓被他们吃得快揭不开锅了。

邻村有个叫灵芝的姑娘,她伶俐伶俐,为人美德,经常用自己的聪明巧斗恶人。她听了这件事后,决定惩治一下八戒们。

她来到郭家村,开了壹个饭铺,八戒们闻讯赶来,灵芝姑娘假装惊喜地说:“悟能师傅,你能到我的饭铺,真是太荣幸了。以后你们就到我这儿来吃饭,不要到别的地方去了。”

她停了一下说:“这儿有张圆桌,专门为你们准备的,你们十位每次都按不同的次序入座,等你们把全部的次序都坐完了,我就不收费提供你们饭菜。但在此之前,你们每吃一顿饭,都必须为村里的一户村民做一件好事,你们看如何样?”八戒们一听这诱人的提议,兴奋得不得了,连声说好。

于是他们每次都按约定的条件来吃饭,并记下入座次序。这样过了几年,新的次序仍然层出不穷,八戒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去给悟空请教。

悟空听了不禁哈哈大笑起来,说:“你这呆子,这么简单的帐都算不过来,还想去沾实惠,你们是永远也吃差点这顿不收费饭菜的。”“难道大家吃二、三十年,还吃差点吗?”悟空说:“那我就给你算算这笔帐吧。

大家先从简单的数算起。假设是三个人吃饭,大家先给他们编上1、2、3的序号,排列的次序就有6种,即123,132,213,231,312,321。

如果是四个人吃钣,第壹个人坐着不动,其他三个人的座位就要变换六次,当四个人都轮流作为第壹个人坐着不动时,总的排列次序就是6*4=24种。按就样的方式,可以推算出:五个人去吃饭,排列的次序就有24*5=120种……10个人去吃钣就会有3628800种不同的排列次序。

由于每天要吃3顿钣,用3628800÷3就可以算出要吃的天数:1209600天,也就是将近3320年。你们想想,你们能吃到这顿不收费钣菜吗?”经悟空这么一算,八戒顿时明白了灵芝姑娘的用意,不禁羞愧万分。

从此以后,八戒经常带着徙弟们帮村民们干活。他们又从头赢得了大众的喜爱。

取胜的对策战国时期,齐威王和大将田忌赛马,齐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马:上马,中马和下马。比赛分三次进行,每赛马以千金作赌。

由于两者的马力相差无几,而齐威王的马分别比田忌的相应等级的马要好,因此一般人都以为田忌必输无疑。然而田忌采纳了门客孙膑(著名军事家)的意见,用下马对齐威王的上马,用上马对齐威王的中马,用中马对齐威王的下马,结局田忌以2比1胜齐威王而得千金。

这是我国古代运用对策论想法化解难题的壹个范例。下面有壹个两人做的游戏:轮流报数,报出的数不能超过8(也不能是0),把两面三刀个人报出的数连加起来,谁报数后使和为88,谁就获胜。

如果让你先报数,你第一次应该报几才能一定获胜?解析:由于每人每次至少报1,最多报8,因此当某人报数之后,另一人必能找到壹个数,使此数和某所报的数之和为9。依照制度,谁报数后使和为88,谁就获胜,于是可推知,谁报数后和为79(=88-9),谁就获胜。

88=9*9+7,依次类推,谁报数后使和为16,谁就获胜。进一步,谁先报7,谁就获胜。

于是得出先报者的取胜对策为:先报7,以后若对方报K(1≤K≤8),你就报(9-K)。当你报第10个数的时候,就会取得胜利。

蜗牛什么时候爬上井?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里。它趴在井底哭了起来。

一只癞( lai)蛤蟆爬过来,瓮声瓮气的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太高了,掉到这里就只能在这生活了。我已经在这里过了多年了,很久没有看到过太阳,就更别提想吃天鹅肉了!”蜗牛望着又老又丑的癞蛤蟆,心里想:“井外的全球多美呀,我决不能像它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蜗牛对癞蛤蟆说:“癞大叔,我不能生活在这里,我一定要爬上去!请问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话!这井有10米深,你小小的年纪,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如何能爬上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总能爬出去!”第二天,蜗牛吃得饱饱的,喝足了水,就开始顺着井壁往上爬了。

它不停的爬呀,到了傍晚终于爬了5米。蜗牛特别高兴,心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能爬上去。”

6.四年级数学小故事三百字5篇

20世纪最杰出的数学家其中一个的冯·诺依曼.1946年发明的电子计算机,大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提高,大大促进了社会生活的提高.鉴于冯·诺依曼在发明电子计算机中所起到决定因素性影响,他被西方人誉为"计算机之父".1911年一1921年,冯·诺依曼在布达佩斯的卢瑟伦中学读书期间,就崭露头角而深受老师的器重.在费克特老师的个别指导下并合作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此时冯·诺依曼还差点18岁.伽罗华生于离巴黎不远的壹个小城镇,父亲是学校校长,还当过多年市长。

家庭的影响使伽罗华一给勇往直前,无所顾忌。1823年,12岁的伽罗华离开双亲到巴黎求学,他不满足呆板的课堂灌输,自己去找最难的数学原著研究,一些老师也给他很大帮助。

老师们对他的评价是“只宜在数学的尖端领域里职业”。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出生在意大利半岛南端西西里岛的叙拉古。

父亲是位数学家兼天文学家。阿基米德从小有良好的家庭教养,11岁就被送到当时希腊文化中心的亚历山大城去进修。

在这座号称"聪明之都"的名城里,阿基米德博阅群书,汲取了许多的姿势,而且做了欧几里得学生埃拉托塞和卡农的门生,钻研《几何原本》。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大众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到底余几许,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式--"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祖冲之到底用啥子方式得出这一结局,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式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这需要化费几许时刻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外国数学家获取同样结局,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提议把π=叫做"祖率".塞乐斯生于公元前624年,是古希腊第一位闻名全球的大数学家。

他原是一位很精明的商人,靠卖橄榄油积累了等于财富后,塞乐斯便专心从事科学研究和旅行。他勤勉好学,同时又不迷信古人,勇于寻觅,勇于创新,积极思索难题。

他的家乡离埃及不太远,因此他常去埃及旅行。在那里,塞乐斯认识了古埃及人在几千年间积累的丰盛数学姿势。

他游历埃及时,曾用一种巧妙的方式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使古埃及国王阿美西斯钦羡不已。

7.关于数学姿势的小故事

大约1500年前,欧洲的数学家们是不了解用“0”的。他们运用罗马数字。罗马数字是用多少表示数的符号,按照一定制度,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示不同的数目。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

而在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他特别高兴,还把印度人运用“0”的方式给大家做了说明。过了一段时刻,这件事被当时的罗马教皇了解了。当时是欧洲的中世纪,教会的势力特别大,罗马教皇的权利更是远远超过皇帝。教皇特别恼怒,他斥责说,神圣的数是上帝创新的,在上帝创新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如今谁要把它给引进来,谁就是亵渎上帝!于是,教皇就下令,把这位学者抓了起来,并对他施加了酷刑,用夹子把他的十个手指头紧紧夹注,使他两手残废,让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就“0”被那个愚昧、残忍的罗马教皇明令禁止了。

虽然“0”被禁止运用,然而罗马的数学家们还是不管禁令,在数学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运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数学上的贡献。后来“0”终于在欧洲被广泛运用,而罗马数字却逐渐被淘汰了。

要不要数学的童话故事?

8.数学故事50字四年级

数学小故事——找零钱

一家手杖店来了壹个顾客,买了30元一根的手杖.他拿出一张50元的票子,标准找钱.

店里正巧没有零钱,店主到邻居处把50元的票子换成零钱,给了顾客20元的找头.

顾客刚走,邻居慌慌张张地奔来,说这张50元的票子是假的.店主不得已给邻居赔偿了50元.随后离家去追那个顾客,并把他抓住说:“你这个骗子,我赔给邻居50元,又给你找头20元,你又拿走了一根手杖,你得赔偿我100元的损失.”

这个顾客却说:“一根手杖的费用就是邻居给你换零钱时你留下的30元,因此我只拿了你70元.”

请你计算一下,手杖店真正的损失是几许?这里要补充一下,手杖的成本是20元.如果这个顾客行骗成功,那么共骗得了几许钱?

9.四年级数学小故事

好兄弟最近“数学商店”来了一位新服务员,它就是小“4”。

一天,小“3”到数学商店买了一支铅笔,小“4”说:“你应付1元5角4分。”小“3”付了1元5角后问:“还有4分可如何付呀?”小“4”忙说:“这4分钱你不用付了。”

小“3”疑惑地问道:“那你不是要吃亏了?”“不,这是本店的壹个规定,叫‘四舍五入’。凡是4分钱或4分钱下面内容都舍去,如果是5分或5分钱以上,那就收1角钱。”

小“4”和蔼可亲地解释道。小“3”高兴地说:“谢谢你,你真好!”“对呀,我也特别喜爱4。”

“25”跑过来说,“由于25*4=100,算起来相对简便,例如:25*87*4=25*4*87,这样算起来不是又快又简便吗?!”“不错,的确又快又简便,我也喜爱4。”原来是“29”。

“25”忙问道:“咦,你如何也会喜爱'4'了?”“29”不慌不忙地说:“这你们就不了解了,一般年份里的2月份都是28天,只有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那一年,二月份才是29天,我4年才轮到一次,当然喜爱'4'了。不过公历年份是整百的,必须是4百的倍数,二月份才有29天,这样的年份叫闰年。”

“啊,'4'的用处可真大呀!”“25”赞叹道。这位“4”服务员真是个既温柔又惹人喜爱的服务员。

10.四年级上册数学小故事(要童话类型的)

周五下午的第二节课,由镇江实小的姚老师为大家上了一节有趣的数学课。由于是一节省里的公开课,因此来了许多老师,大家不免有点紧张。

在课的开始,姚老师就和大家玩起了“摸牌”这个小游戏,游戏制度很简单,就是叫多少同学来摸牌,摸到红桃算同学赢,大家一起为他鼓掌,(;)否则就算姚老师赢,大家一起为姚老师鼓掌。同学们了解了游戏制度后,便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首先由孙家豪上去摸,摸到的是黑桃,大家都为姚老师鼓起了掌。接着由徐潇潇上去摸,发现老师手里的两张全是黑桃。接着又由姚老师摸,两张都是红桃,就每次都是姚老师赢。于是,姚老师微笑着在黑板上写下了:“不也许”、“一定”这两个词,就此引出了这节课的主题——也许性,还使原本紧张的气氛活跃了起来。

在课的大家玩了“砸金蛋”这个游戏,首先老师给大家放了一段电视节目,是“特别6+1”的一段视频,它使大家了解了这个游戏的制度,同学们每回答壹个难题就可以去砸一次蛋,大家也都争先恐后地举手,并纷纷上去砸蛋,同时姚老师也在黑板上写上蛋数和金蛋数,让大家了解了如何用分数来表示“也许性”。

三、数学小游戏除了24点,数独,圈圈叉叉还有啥子游戏

主推数感星球哦!感觉是目前国内做得很棒的游戏类数学进修APP。

数感星球是一款有超多数学游戏和同步练习的数学进修APP,学前到四年级的孩子都可以玩。

应用商店截图

1.大量姿势点和游戏结合

运用中最大的壹个感受就是游戏中有大量数学姿势点,数感星球的全部游戏都是将对应数学姿势点融入且贯穿始终的。

这个APP很好地利用了游戏好玩的特征,激发孩子的进修兴趣,将孩子爱玩的天性和产品实现融合,从而让数学不再枯燥,也让抽象的数学姿势在孩子眼前和手上得以呈现,孩子能够长久、高兴地进修,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将对应的数学姿势点也学会了。玩一玩就能搞明白,领会了天然记得住!

比如有个【数字大冒险】游戏,它对应的姿势点是乘法运算,APP内提示的训练目标就是让孩子通过玩这款游戏领会乘法的意义,并熟练掌握九九乘法表。

2.游戏种类丰盛

其次的感受是游戏种类很丰盛,能够多方面的锻炼孩子算术、几何和逻辑能力。

而且据大家观察,制作方一直在不断更新,几乎每个月都会有新游戏上线。目前APP内将全部游戏分为三个大类:算术、几何、逻辑。

算术类别下有加减法、乘除法以及度量衡等几大姿势模块;几何类别下包含平面图形、立体图形以及几何测量等姿势模块;逻辑类别下有锻炼正给、逆给推理思考的,也有考验规划整理、解析策略的游戏。

3.姿势点特别细,很有针对性

数感星球值得认可的还有一点是它的游戏涵盖了学前-4年级各个年龄段,姿势点特别有针对性。

比如算术内加减法会拆分到10以内、20以内、100以内的加减法,又细化为基础运算、速算、四则运算等;平面几何中从点、线、对称、三角形、四边形再到旋转拼接、测量、面积等姿势点。大多数游戏中又会有简单、中等、困难等不同的玩法,运用中能感受到是在层层递进,越学越深入。

APP内部分游戏列表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