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保教姿势点 幼儿游戏保教姿势教案
一、婴幼儿进步的影响影响
(一)生物影响
1、遗传素质为婴幼儿进步提供了物质前提;
2、胎内环境等先天影响对儿童进步有重大影响;
3、成熟机制在儿童进步中具有制约影响。
(二)社会影响
社会影响包括儿童所处的社会、家庭、教学等各种环境影响,环境和教学是儿童心理进步的决定性影响。
1、环境引导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进步;
2、家庭环境对儿童进步奠定基础;
3、教学在儿童进步中起主导影响,它决定儿童的进步路线,为儿童的进步提出明确的路线和目标。
(三)儿童自身的能动性
1、儿童在进步经过中,表现出作为独立的生活体所具有的能动性;
2、同样的环境对于不同的儿童可以产生不同的影响;
3、从儿童的心理进步来看,儿童认识外界是儿童内部的主动活动主题的经过;
4、没有儿童自身能动性的体现,其他影响的影响也难以完全得到实现。
二、幼儿期的年龄特征(3~6岁)
1、幼儿初期(3~4岁)的心理特征
(1)行为受心情支配,3岁幼儿的心情很不稳定,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2)爱模仿;
(3)思考带有直觉行动性。
2、幼儿中期(4~5岁)的心理特征
(1)爱玩、会玩,活泼好动;
(2)思考具体形象;
(3)开始接受任务;
(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3、幼儿晚期(5~6岁)的心理特征
(1)好学、好问、好探究;
(2)抽象概括能力开始进步;
(3)开始掌握认知方式;
(4)特点初具雏形。
三、婴幼儿心理进步动向
(一)从简单到复杂
1、从不齐全到齐全;
2、从笼统到分化。
(二)从具体到抽象
儿童的心理活动主题开始是特别具体的,以后越来越抽象和概括化。儿童思考的进步经过就典型的反映了这一动向,幼小儿童对事物的领会是特别具体形象的。他认为儿子总是小孩,他不领会“长了胡子的叔叔”如何能是儿子呢?成人典型的思考方法——抽象逻辑思考在学前末期才开始萌芽进步。
(三)从被动到主动儿童心理活动主题开始是被动的心理活动主题的主动性后来才进步起来,并逐渐进步,直到成人所具有的极大的主观能动性
儿童心理进步的这种动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从无意给有意进步;
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进步到自己主动调节。幼小儿童的心理活动主题,很大程度上受生理局限,随着生理的成熟,心理活动主题的主动性也逐渐增长。
(四)从凌乱到体系化
儿童的心理活动主题开始是零散杂乱的,心理活动主题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幼小儿童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都是心理活动主题没有形成体系的表现。
正由于不成体系,心理活动主题特别容易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活动主题逐渐组织起来,有了体系性,形成了整体,有了稳定的倾给,出现每个人特有的特点。
四、幼儿动作进步的特征
1、整体到局部规律
即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的规律。儿童开始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的、散漫的,以后才逐步分化为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
2、首尾规律即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的规律
婴儿最早的动作发生在头部,躯干,下肢。记忆小口诀: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3、近远规律即从中央部位动作到边缘部位动作的规律
儿童这一动作的进步规律表现为动作先从头部和躯干开始,接着进步双臂和腿的动作,最后才进步手的动作。
4、大致规律
即从粗大动作到精细动作的规律。婴儿首先出现的是身体肌肉大肌肉动作,如头部动作,以后才是灵巧的小肌肉动作,以及精准的视觉动作。如描圆圈、系鞋带、扣纽扣等。
5、无有规律
即从无觉悟动作到有觉悟动作。婴儿开始的动作是无意的,以后越来越多的受到心理有觉悟的支配。
五、幼儿知觉进步的规律
选择性、领会性、整体性、恒常性。
六、幼儿注意进步的特征
(1)无意注意占优有势,有意注意初步进步;
(2)幼儿注意的稳定性不断进步;
(3)幼儿注意的广度不断扩大;
(4)幼儿注意的分配能力不断增强;
(5)幼儿注意的转移能力不断进步。
七、幼儿注意进步的保教提议
(1)设立良好的环境,防止幼儿分散注意;
(2)选用创新的教具,吸引幼儿注意;
(3)明确活动主题目的,帮助幼儿进步有意注意;
(4)注意个别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有所进步。
二、幼儿园游戏守则有哪些
1.适宜性守则
适宜性指的是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创设教学环境实施教学经过等环节中,都能充分思考幼儿的年龄特征、进修特征、进步水平和情感需要,以最适合幼儿特征的课程开展教学活动主题。适宜性守则充分表明了幼儿自身特征和需要对教学目标、内容、方式等的影响:适宜的目标幼儿跳一跳能够得着,适宜的内容幼儿容易领会,适宜的方式幼儿能够接受,只有适宜的才是最好的。教师在选择教学目标和内容的时候,不要照搬书上的,可以借鉴,但一定要思考自己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实际需要,再好的活动主题不是适合自己也是徒劳。
2.渗透性守则
这里的渗透有下面内容两方面含义:一是教学活动主题要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天然进行,保育为主,保教结合;二是指课程内容之间相互渗透,无论是五大领域课程还是主题课程,其内容、目标都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不能孤立进行。尤其是语言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教学活动主题,和其他领域的身体更明显一些。在美术教学活动主题中,一般都要渗透大胆表达的目标等。
3.参和性守则
参和性守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在教学活动主题设计经过中,要注重通过多种途径和策略和调动幼儿的主题参和性,在参和经过中获取尝试和进步;二是指在设计教学活动主题的经过中,要思考到家长资源、社会资源、同伴资源等多种教学资源的共同参和。
4.进步性守则
幼儿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幼儿提供进步的途径,使幼儿既获取当前的进步,又有利于幼儿的长远进步。进步不仅仅指姿势的丰盛,还包括能力的进步、情感态度的改善以及良好行为习性的培养。
三、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幼儿保教姿势和能力》试题答案解析
23下-幼儿保教姿势和能力我这里有无论兄弟们需要的资源,用度娘网盘不收费同享给无论兄弟们:
幼师靠教师资格证的保教姿势和能力是指幼师在保教职业中所需具备的姿势和能力。包括儿童进步心理学、幼儿教学学、保育和健壮、幼儿园教学管理等学科姿势的掌握,以及幼儿教学方式、教学设计、课堂管理等保教能力的培养。幼师需要了解幼儿的进步特征和需求,能够制定适宜的教学规划和活动主题,提供温馨、安全的进修环境,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壮和综合进步。幼师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观察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和家长和同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促进幼儿的成长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