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手游资讯

让乘法小游戏孩子理解姿势 乘法活动小游戏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5-07-26
摘要:一、数学课堂小游戏游戏名称:我见过你游戏目的:增强孩子对数的认识使用年级:二年级游戏道具:一副扑克牌,共计54张牌。游戏人数:2人或4人。游戏规则:(1)两人合作,洗牌,把扑克,让乘法小游戏孩子理解姿势 乘法活动小游戏

 

一、数学课堂小游戏

游戏名称:我见过你

游戏目的:增强孩子对数的认识

运用年级:二年级

游戏道具:一副扑克牌,共计54张牌。

游戏人数:2人或4人。

游戏制度:

(1)两人合作,洗牌,把扑克牌洗均匀,叠整齐,背面朝上,从上往下翻牌。

(2)第一盘学生A翻牌,两人抢答。大声说出扑克牌的名字,要说出花色和数字,如方片3、梅花K、黑桃6等。一副牌用完,这一盘游戏结束,最后各自数出自己得到几许张牌,得牌多者获胜。

(3)第二盘再由学生B翻牌。每一盘的结局都要记录。

扩展资料

小学数学本身讲起来就相对枯燥无味,因此教师再讲数学课时,尽量穿插一点小游戏,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比如:数学谜语,吉祥数字等。

二、扑克牌游戏引起的思索:乘法表里的小秘密

大家小的时候是被标准熟练背会九九乘法表。记得网络上曾经有壹个流行的小视频,一个小女孩背不出乘法表,崩溃大哭喊着“三五太难了”。

大人在看乐的真得要想想孩子的内心感受。我女儿在看到这个视频的时候都哭了,她觉得视频中的大人在用一种折磨的方法tease小女孩。当孩子用英文来进修乘法表的时候,还是要尊重他们在语言的转换中需要壹个领会和接受的经过。

清晨,女儿在楼下吃早饭,我在楼上看书,翻看到壹个好玩的扑克牌游戏,是和数字3的乘法表有关。按照流程尝试了一下,发现还真是奇特。于是乎,兴奋地跑到女儿和她爸爸面前表现了一把,把他们“唬”住了。

这个扑克游戏叫做扑克魔术-魔法数字3。想要跃跃一试的兄弟,请准备好扑克牌,现在就按照下面内容的流程练习一下:

第一步:让孩子从扑克牌里悄悄选择任意一张牌(是数字牌,而不是 J、Q、K)。请孩子记下自己选的牌,接着将这张牌面朝下放好;

第二步:现在轮到你悄悄选一张自己的牌,接着也要将这张牌面朝下放好。要让“魔术”成功,你选的牌只能是3;

第三步:这个时候,请孩子悄悄进行下面内容计算(也可以运用计算器),假设孩子选择的是数字8,那么:

8  x 2= 1 6

 + 2= 1 8

   x 5= 9 0

  -  7=  8 3

请记下计算顺序:用选择的数字乘2,结局加2,结局乘5,结局减7。

第四步:翻开彼此的牌,最后计算出来的结局,恰好就是孩子和你各自悄悄选择的牌。

这一个欢快的早晨,观摩了我的“表演”,女儿开始拿着扑克牌和她爸爸反复尝试。上学的路上,大家顺路去接女儿的好兄弟。在车里,女儿继续给好兄弟示范她的数字魔术。

借着这个小游戏,我想要和女儿同享的是:乘法表里其实藏着不少有趣的运算制度。乘法的进修,是一种巧妙的“捷径”,让复杂的计算题变得容易许多。

那么我是从哪本书看到这个小魔术的呢?就是这本书 Time Tables Book: Hints, tips, and tricks for learning your tables。

女儿从来不喜爱给书评星级,在她眼里,看过的书都很棒,即使有些书的吸引力比起其他书来也许少了一些,但她依然觉得要尊重作者,由于写书一个努力付出的经过,况且不是那么吸引她的书,也许在别人看来就是很棒的书,因此她也提醒我不要动不动以“星级”来点评书的好坏,看到别人评价5星的书就找给她看,3星的就不主推给她。不过这本书,我是真心给出五颗星,由于它让乘法表的全球变得鲜活了起来。用深入浅出的英文给孩子讲解数学,并不是我擅长的,而这本书给了我启发。

啰嗦了这么多,今天和大家同享一下书里的一些小Trick,希望可以帮助到家长,从另壹个角度来帮助孩子分阶段性地掌握乘法表。

乘法表不需要按照顺序死记硬背

去过澳洲小学的家长,大概会留意到挂在墙上的乘法表是到12 x 12,不是九九乘法表。

如果是从易到难的角度出发,乘法表的进修顺序可以进行调整,变成这样子:1、0、2、5、10、4、11、3、9、6、7、8、12。

1的乘法表:

好比把数字放在了一面镜子前,孩子看到的是同壹个数字;

0的乘法表:

就像个贪婪的数字怪物,任何数字进到嘴里,都会被它吃掉,不见了;

2的乘法表:

就像不可思议的复制机,放壹个数字进去,出来后就是双倍了;

5的乘法表:

可以帮助大家学会看表,尝试墙上的挂钟(女儿最先进修的就是5的乘法表,顺带把看时刻也学会了);

10的乘法表:

如果把数字10的乘法表写出来,会发现啥子规律呢?原来是从1数到12,接着在每个数字后面加上壹个0;

4的乘法表:

学会了 2的乘法表,那么进修 4就轻松多啦。如果把4的乘法表写下来,发现里面的规律了吗?看看个位数,对了,就是这样重复的0、4、8、2、6、0、4、8、2、6……

11的乘法表:

这个数字的乘法表也等于美好,写出来看看,从1到 9都是每个数字的重复,数字双胞胎:)

那么之后还有规律吗?仔细观察……

10 x 11= 1  1  0 (中间的数字是1+0)

11 x 11= 1  2  1(中间的数字是1+1)

12 x 11= 1  3 2 (中间的数字是1+2)

3的乘法表:

除了我在文章开头“得瑟”的那个扑克小游戏,3的乘法表还有个好玩之处,那就是得到的结局,如果是双位数,就把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加,结局总是3、6或者9。比如:5 x 3= 15,那么1+ 5= 6;9 x 3= 27,那么 2+ 7= 9,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来检查是否做对了12以内的3的乘法表。

9的乘法表:

这个很好玩,我很早之前教女儿玩过,她天然也去学校和小兄弟“表演”了多次。伸出十根手指头,如果给每个手指排壹个数字,那么从左到右,就是1到10。如果计算 9 x 3,就从左到右,把第三个手指收起来,看看这张图片,你发现了啥子?

6的乘法表:

数字5的乘法表进修好了吗?如果熟练了,那么进修6的乘法表就容易多了。比如:3 x 6就是3 x 5+ 3; 4 x 6就是4 x 5+4,以此类推。

7的乘法表:

如果按照以上数字的顺序来进修乘法表,那么进修数字7的乘法表的时候,大家会发现其实只剩下很少的部分没有学到,也就是7 x 7;8 x 7和12 x 7。

8的乘法表:

看看下面的图,发现了啥子?壹个小提示:0、8、6、4、2、0……

12的乘法表:

由于之前把0到13的乘法表部分都进修过了。轮到12的乘法表,只需要进修12 x 12,对不对?

关于乘法表还有许多的小秘密,上面提到的内容,只是其中一部分。感谢耐心看完文章的兄弟,如果你对乘法表产生了好奇,那么抓紧去买这本书吧,和孩子一起走进乘法表的全球,还能进修到有趣的数字姿势,而不是死记硬背。

关于Don Spencer

借助音乐的魔力进修乘法表,也是一条高兴的途径。

在澳洲,有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叫Don Spencer。他是澳洲知名的儿童节目主持人、歌手、音乐家。澳洲有一档典范的儿童节目叫做Play School,他曾经是这个节目的常驻主持人。壹个爱孩子的人,为孩子创新音乐的人,天然会用他的方法来为孩子“排忧解难”。2005年,他专门为孩子出了一张CD,这张CD就是“唱”乘法表。喜爱唱歌的小兄弟,听听看,感受一下在欢快的节拍中“唱”乘法表的好玩度:)

好吧,如果看到这里,还是有人不太了解谁是Don Spencer,那么来个小小的八卦。他的女儿Danielle Spencer,是曾经饰演角斗士的好莱坞明星Russell Crowe的前妻。

(原文写于2024年3月)

三、培养孩子数学逻辑思考的小游戏主推

数学逻辑思考一个人智力的决定因素依据,特别是对于孩子来说这个能力至关重要,从小就需要不断的培养,对于孩子以后的成长起到决定性的影响,下面给大家同享孩子数学逻辑思考培养的小游戏概括。

“绝顶大脑”里的烧脑游戏:在家玩,练出孩子数学逻辑思考!

出处:尖叫童年

在上周五播出的《绝顶大脑》,何鸿燊幼子何猷君凭高智商横扫“数字华容道”和“层叠消融”两项第一。

彻底刷新了大家对富二代的看法。

到底这两个烧脑项目有多难?尖叫君带你详细解答一下

第一关”数字华容道”,就是标准把打乱的数字还原成1到15顺序,

跟他比赛的都是通过线上测试智商特别高的选手,

队长鲍橒说,大家能够一两分钟完成就算是很不错的成绩了。

每个人都很紧张,手和脑都在飞快运转着,包括何猷君...

看过节目的都了解,这完全不是加了特效。

何猷君只用了21秒的时刻,就在100名选手里拿到了第一,完成了比赛!

在第二关的层叠消融里也是如此,看起来就是特别复杂的方法。

可他却还在大家都埋头苦战的时候,

用了1分10秒拿到了第一….

也由于这样的表现,竟然惹得了平常见多识广见怪也不怪的

刘国梁和嘉宾们的“惊讶三连”….

大家了解《绝顶大脑》是一档科学竞技类节目,能上节目参和挑战的绝非一般等闲之辈,可是当看完何猷君的表现,除了感叹他的高颜值和高智商之外,还会被他的数学逻辑思考惊艳到。

以上提到的“数字华容道”、“数独”、“速算”等等,也许很多爸妈都觉得那是学霸、绝顶大脑的专利。其实并不是!

除了天赋,他们也是接触了很多有关数学思考逻辑的练习,或者大家称之为“游戏”,从而才拥有了超凡脑力,成了大家眼中的天才儿童。

当然呢,在这里尖叫君并不是说要每个孩子都成为“绝顶大脑”,这也不也许。

只是大家在感慨天才的惊人能力之余,可以尝试锻炼数学思考,从娃抓起!

《绝顶大脑》里面有哪些游戏也适合在家玩?

01、数字华容道

数字华容道,是一款益智的有趣小游戏。

画面简单,方法不一,操作方便,益智益脑。

如果有时刻,爸妈们也可以和娃在家自制壹个。

利用废旧的包装材料,就可以造壹个“数字华容道“”棋盘了。

制作方式:

①找壹个正方形的包装盒,最好是带盖子的。

②找一张白纸,裁成和纸盒底部大致一样的,上面打上16个大致相同的小方格,放入纸盒中。

③用塑料泡沫。裁剪成和白纸上的小方块一样大致的方块,

厚度和纸盒的高度一样就行了,共需要15个。

④接着分别贴上1~15的阿拉伯数字。

⑤数字华容道棋盘就做好了。

游戏方法:把棋盘里的1~15的数字,顺序打乱放在棋盘中。

通过移动这些数字,从棋盘的左上角第一行起,按从1---15的顺序依次排列下来,

直至棋盘最下方。看谁排得快,用时短者就是绝顶大脑。

02、数独

最基础的数独是一种运用纸、笔进行演算的逻辑游戏。

起源于18世纪初瑞士数学家欧拉等人研究的拉丁方阵(Latin Square),后来一位美国的退休建筑师根据这种拉丁方阵发明了一种填数趣味游戏,这就是数独。

玩这个游戏时需要根据9×9盘面上的已知数字,推理出全部剩余空格的数字,并满足每一行、每一列、每壹个粗线宫内的数字均含1-9,不重复。

数独到如今进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变形,小兄弟们可以从最基础的方法开始挑战自己哦!

03、俄罗斯方块

俄罗斯方块的基本制度是移动、旋转和摆放游戏自动输出的各种方块,使之排列成完整的一行或多行而且消除得分。

相信爸妈们都特别清楚的,毕竟那是大家同年最典范的游戏其中一个啊。

在手机APP商店,还是可以搜到能下载的游戏。

不过由于其方法原理简单,市面上类似的游戏有啥子,爸妈们可以选择合适的给孩子。

04、速算

速算,是利用数和数之间的独特关系进行较快的加减乘除运算,用一种思考,一种方式快速准确地掌握任意数加、减、乘、除的速算方式。

这种运算方式称为速算法,心算法。

速算涉及到很多口诀,打个比方,像“加大减差法”。

好玩的手指速算游戏,用手指就能算乘法

分解说明:

流程一

首先伸出十根手指头,掌心给着自己,拇指天然上指,在大拇指给小拇指路线依次标上6-9

流程二

以7*8举个例子

将标号为7的手指对上标号为8的手指

相连接的指头以及上面的指头称为带点指头

位于带点指头下方的指头称为悬空指头

流程三

带点指头的数量相加

就是所得结局的十位数字数

如上图,十位数字数应为5

流程四

左手悬空指头数乘以右手悬空指头数

就是所得个位数

如上图所示,个位数应为6

7×8=56就可以算出来啦

如何?有没有被“惊喜”到?

如此简单的乘法计算方法,抓紧和孩子来尝试吧!

更多类似小游戏

从上面游戏的方法来看,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小游戏可以锻炼娃的数学逻辑思考。

例如:

扑克牌游戏

扑克牌是老少咸宜的低成本游戏,特别适合帮助孩子建立数的概念。

扑克牌有不同的点数,而且很多方法中都有对点数进行辨认和计算的流程,

计算输赢时也经常需要数牌。

主推方法:

1.排序:可以是一种花色的牌排序,这适用于年龄小一点的孩子;

对稍大一点,可以变花色排序,

比如:红桃A,黑桃2,草花3,红块4,再到红桃5,黑桃6……

2.比大致:大的赢,最后得牌最多的取胜。

年龄很小的可以选这个,有利于对数字的正确认知。

3.接龙:传统项目,有利于培养和人沟通的能力和思考能力。

2-4个人玩,平均分牌。从7开始出牌,可按“7、6、5、4、3、2、1”顺序接龙,

也可“按7、8、9、10”顺序接龙。手上没有合适的可接龙的牌出时,

只有找别人借。谁的牌最先出完,谁就算赢。

4.凑十/凑二十:无论拿几张牌,凑起点子的和是二十就OK.

5.24点游戏:任意抽取4张牌(称为牌组),

用加、减、乘、除(可加括号)把牌面上的数算成24。每张牌必须且只能用一次。

如抽出的牌是3、8、8、9,那么算式为(9-8)×8×3=24。

以上第1、2种适合学龄前小兄弟;

第3、4、5的方法则适合学龄后的小兄弟,

对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思考能力很有帮助。

从操作经验来看,孩子们对扑克牌的游戏形式接受度是特别高的,

只要耐心引导,很容易让他们爱上扑克。

扫雷游戏

对于很多初识PC的人来说,PC自带的四款小游戏其中一个——扫雷是再熟悉不过了。

扫雷游戏制度:

1)通过单击即可挖开方块。如果挖开的是地雷,则输掉游戏

2)如果方块上出现数字,则表示在其周围的八个方块中共有几许颗地雷

3)要标记无论兄弟们认为也许有地雷的方块,请右键单击它

4)游戏区包括雷区、地雷计数器和计时器

扫雷这个小游戏往往能令充满好奇心和好胜心的孩子们欲罢不能,

而游戏中他们可以迅速学会九宫格、加法、数学组合等数学姿势,

在一次次过关和更新扫雷游戏中,不知不觉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也在增强哦。

而对于低龄一点的小兄弟,

可以先从培养他们的数感开始。在这里主推两个小游戏。

01、数瓢虫

七星瓢虫是小兄弟们最喜爱的昆虫其中一个。

你有玩过瓢虫小玩具吗?本次游戏的主角就是一些粘有瓢虫的夹子,特别可人!

这样壹个简单的游戏,可以锻炼孩子辨识数字的能力。

先在玩具棒上写好数字1-5,在其中一根木棒夹上对应数目的晾衣夹作为示例,

再把玩具棒绑到木盒的背面。

小兄弟们一看到示例就能明白应该如何做,将正确数目的夹子夹到对应数字的木棒上。

这个小游戏不仅能加强孩子们的数字辨识能力,它还引入了计算,

同时贴瓢虫还可以锻炼动手能力。

p.s.:不用非得买瓢虫图案的晾衣夹,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用家里晾衣夹,再粘上瓢虫的标签或者直接画壹个瓢虫,特别简单!还可以画上孩子喜爱的图案,小花、星星、蛋糕……

02、乐高数字

面对打乱顺序的1-12,孩子需要先按顺序排列数字,接着再按照数字堆出相应高度的乐高得宝塔。

在开始搭建宝塔之前,首先需要将数字依序排列。

太小的小兄弟也许只能完成10以内的数字游戏,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一起来完成其余部分。

制作数字卡片,并打乱

乐高的方法很多,还可以这样玩。

首先由爸爸母亲帮忙画好模型卡片,不需要太难,只要颜色相隔、具有一定的规律像ABAB, ABCABC, ABACABAC这样。

这个时候需要孩子做的是,按照卡片上的样子——比如ABAB型的“红黄红黄”,把红色和黄色的乐高积木按照这样的顺序接在一起。

这个游戏特别考验小兄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如果太小的孩子没办法独立完成,爸爸母亲可以帮忙一起拼。

进阶的方法是这样的,壹个整体,如何来分割呢?

看每个整体可不是一样大呢。

孩子玩过的那些乐高,千万留用于之地还多着呢。

培养娃的数学逻辑思考,从这些小游戏开始吧!

生儿子的看谁都像儿媳,生女儿的看谁都像流氓,无论是儿子还是女儿,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宝,希望他们将来都能遇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前几天路遇邻居家奶奶,气呼呼地牵着孙女往家走。我问,如何了?原来是孙女跟幼儿园班上的壹个男孩玩“亲亲”,奶奶忍无可忍,大斥对方“流氓”。

我试着去劝她:小孩儿没有这么复杂的,阿姨。我的话还没说完,笑容还在脸上,她已经白了我一眼,没好气地说:等你闺女长大了,你就了解了!转身走了。

“儿大不由娘”

同样,养儿子的有养儿子的操心法。比如郭德纲有个相声,名字大概叫做教儿子泡妞。郭德纲本人有俩儿子。我猜,如果他有俩闺女,估计这相声就得改成「怎样教女儿远离臭男人」了吧。

网络上有个特别火的点评,用来形容父母养儿子和养女儿的心情,再合适不过了。

生了儿子的爸妈,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看见有女儿的就想攀亲家,盯着别人家粉嫩的闺女就要流哈喇子。一边盘算着“先下手为强”,一边抓紧讨未来的儿老婆。

生完儿子,我就是这德性。反正只要儿子表示喜爱何者小女孩子,或者近期相对频繁提起何者女孩子的名字,那么那些女孩子的爸妈在家长群里、兄弟圈里,但凡需要投个票、帮个忙啥的,我完全二话不说大方爽快支持。

犹记得最近一季《爸爸去哪儿》里面,霍思燕热诚奔给小泡芙大喊“儿老婆”,被键盘侠大呼接地气。自家儿子袜子脏了,只拎着一角满脸都是嫌弃。“儿老婆”的小脚脏了,整个儿抱在怀里,拿儿子的袜子去擦干净。

火华社社长刘烨在为诺一张罗未来“儿媳”这件事上,表现得就更强悍了。“深挖墙、广积粮”为娃张罗~示好赵薇,又相中吴彦祖家闺女了……

刘烨当然不是唯一壹个“操心”儿子终身大事的父亲。去年林心如家的小公主刚出生,黄晓明就开始替他家小海绵预定小伙伴了。瞧这个“阴险”的小表情用得多到位。

有时候真往深了想一想,其实挺心酸的。你看霍思燕大大咧咧地喊小泡芙儿老婆,但她对小泡芙说:以后你嫁给嗯哼了,一定要多带嗯哼过来看我。同时还不忘了嘱咐杜江多给自己买钻石,以后小泡芙过来一次,就给她一颗!

虽然只是开玩笑,然而可以看出她的确是特别认真地在思考未来某一天将要到来的分离,满屏都是“儿大不由娘”的伤感。

女大不中留

生女儿的则完全是另外壹个画风。想当初嗯哼偷偷亲了小泡芙一下,刘畊宏那叫壹个“醋意”大发。

他语重心长地专门跟小泡芙聊了“亲亲事件”,全程都紧紧地把女儿抱在怀里,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老父亲心中的那份危机感和惶恐。

一位键盘侠生了女儿后,特悲壮地表态:

拥有四个女儿的余光中先生,曾专门写过一篇《我的四个假想敌》,描述了他对于未来女婿们的那份不可抑制的“敌意”:

曾几什么时候,惹笑的佩珊自己,甚至最幼稚的季珊,也都在时光的魔杖下,点化成“少女”了。

冥冥之中,有四个“少男”正偷偷袭来,虽然蹑手蹑足,屏声止息,我却感到背后有四双眼睛,像全部的坏男孩那样,目光灼灼,心存不轨,只等时机一到,便会站到亮处,装出伪善的笑容,叫我岳父。

父女情深。多可人的文字!

我认识壹个父亲,当初也算是个重男轻女的直男。认为男权社会嘛,男人就是该走四方的,女人就是该在家里相夫教子的。这在他脑海里简直就是个坚如磐石的真理。

直到有一天,他有了壹个女儿——女儿出生后,那个小小的软软的生活真的太惹人疼爱了。睡梦中哼唧两声都娇滴滴的,还自带颤音效果。她会哭会笑,爱蹦爱闹,有一天也会背着书包去上学,穿着职业装打拼天下。

于是,做父亲的开始恐慌了:她将来真的要嫁作另外壹个男人的贤妻良母,为那个臭小子辛苦操劳,洗手做羹汤?简直无法想!

为女儿操碎了心的当然不止父亲。我壹个兄弟前些日子刚生了女儿,是顺转剖。生产经过等于艰辛。生完躺床上,一听是个女宝,眼泪刷地就下来了。

她后来说,一想到这个软软萌萌的小物品,以后同样要经受生育之苦,就觉得不忍心。

儿子吧,将来娶了别人家的女儿,我肯定会对那姑娘好。可是有一些罪,就是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去受。

当看谁都像儿媳的父母,遇上了看谁都流氓的父母

一直记得电影《心动》里面,小柔和浩君恋情被撞破后,双方母亲见面约谈的那个场景。

小柔母亲咄咄逼人:你(林浩君)连大学都考不上,你如何养小柔?当时,浩君母亲说:浩君暂时养不起,大家家还养得起。声音虽轻,但态度坚决。

这是个特别有张力的场景。当那个看谁都像儿媳的母亲,遇上了看谁都是流氓的母亲,好戏就上场了。

谈及儿女的终身大事,大家有句蛮糙的话时常被说起,那就是:养好的白菜,让猪给拱了。

在我只养儿子的时候,也开过这种玩笑。

大意就是,提醒自家的猪,别随意拱了别人家的白菜。

后来生了女儿,突然觉悟到何处不对了。啥子猪不猪白菜不白菜的。手心手背都是肉,男孩女孩都是我的小孩。

想到要把女儿放到“白菜”的受害者位置上,或者把儿子放到“猪”的加害者位置上,我都不舒服。

多不公正呀!男孩不是时时刻刻都是强者。女孩也绝非那个只能静静待在原地被选择的物件。

无论是我的儿子,还是我的女儿,他们都该要学会爱惜自己,同时懂得尊重对方,更需要学会为他们自己的选择和自己的人生负责。

一位文艺男青年在做了爸爸后,这样对未来女婿喊话:你娶的不是老婆,是我的命。其实我想说,无论儿子女儿,都是父母的命。

由于爱儿子,因此我完全不会对未来女婿冷眼相对,严厉苛刻。由于他也是别人家的儿子。在这个社会上打拼、立足,不要易。彩礼啥子的我都不要。我唯一要的是,过好你们的日子。

由于爱女儿,因此我也完全不会去跟未来儿媳说:我儿子负责养家,你踏踏实实照顾好我儿子,收拾好家,带好孩子就OK了。

我了解,她也是别人捧在手心里的宝贝。同我一样,父母把她带到这个世上,爱她,养育她,不是为了让她将来照顾某个男人,陪他睡觉,伺候他起居,并依附他一辈子。

无论儿子还是女儿,我都希望他们有做决定的机会,以及负职责的勇壮跟能力。

期待着有一天,他们能够带着自己生活的另一半来到我面前,笃定地告知我,妈,这就是我喜爱的人,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那时候我将送上我的祝福,我还会明确告知他们——无论什么时候,何地,何种情况,无论儿子还是女儿,只要他们需要我,我的爱就在原地,永不过期。

两个月之间,从不开口到“小话唠”,稀罕到底故事了啥?

出处:崔玉涛的育乐园

今天跟大家来聊聊小不点儿学说话这件事。和学走路一样,稀罕学说话也相对晚。直到17个月大,常用词还是“啊啊啊、哦哦哦”,这让她顺利成为帮小区大妈寻找优越感的标兵。

那段时刻,我听到周围大妈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呦~还不会说话呢?大家家孙子,早就会叫奶奶了……切

我记得曾经看一本书上说:宝宝19~22月龄才是语言的爆发期。我用这个学说安慰自己,想着还差点时候呢,着急个啥……

可是吧,凡事都怕壹个“比”字。眼看着周围比稀罕小的宝宝,都能说出“喝粥”、“吃饭”、“不要”。我也渐渐开始慌起来……你说,她咋就还不会说话呢?

这种纠结的日子,持续了将近壹个月,眼瞅着我的捉急就要变成焦虑了。终于等来了神转折——稀罕满一岁半没几天,突然有一天,她指着刚下班的爸爸说:“爸爸回nai(来)ne(了)。”

我当时以为自己耳朵出毛病了,愣了三秒。壹个之前说词还不利索的小兄弟,竟然张口说出了句子。我以为自己盼稀罕说话盼出了幻觉。然而爸爸说,他听到的也是同样的内容。

神奇了,竟然还有这种操作!

从那次之后,稀罕一发不可收拾,语言能力真的是呈井喷式提高。现在她19个月,基本已经可以准确地描述见闻、能简单复述昨天发生的事务、偶尔还能发表一下感想。

嗯,这么说太抽象,举多少栗子吧:看见我冲咖啡,她会说:“母亲喝咖啡,牛奶,搅合搅合。”前一天不小心把小兄弟扑到,第二天会告知我:“豆豆妹妹摔,哭呢。”看见我乱摊了一床的被子,她会感叹:“喔噻,乱了吧唧~”

而我也仔细寻思了一下,稀罕从保持沉默到变成“话唠”的这整个经过。接着发现,我在帮助她学说话的经过中,好像误打误撞地,干对了好几件事儿嘞!

积极等待

所谓积极等待,首先要做的,就是别和别人家比、别着急。坦白讲这点我做得不如何样,不过还好没表现出来,没把焦虑传给稀罕。

第二点,就是不要干等。就算孩子不开口,家长也要坚持跟他说话、聊天,这个时候孩子虽然还不能用语言做答复,但还是会用各种行为或表情反馈,互动起来也挺有意思的。

不过要提醒的是,聊天就是放松地闲谈,说各种有意思地事。我就特别喜爱和稀罕一起看云彩,边看边告知她:“你看,那块云彩有点像小狗。诶~云彩的形状又变了,你看,头那长出来壹个长鼻子,这下像大象了哈”。

每次我这样仰望天空“自言自语”的时候,稀罕也会认真地盯着那些云,眼里闪着兴奋的光。以前不会说话时,她会指着某块云彩“啊啊哦哦”,现在就会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在她的眼里,有的云彩像青蛙、有的云彩像蛋糕、还有的云彩像勺子……

至于最不主推的行为,就是为了说而说,比如把壹个苹果摆在孩子面前,拽着他不断重复:“苹果、苹果,这是苹果,看,大苹果,你说,苹~果~!”

语言是用来表达自己的,那么在任什么时候候,都应该用他来表达真正想说的内容,无缘无故地,何故要重复“苹果”?

用对工具

在日常生活里,大人和孩子之间的谈资毕竟有限。为了不让对话变成“尬聊”,我选择和稀罕一起看书。各式的绘本也给她买过不少,不同的绘本有不同的侧重点,然而我发现,在刺激稀罕开口说话这方面,有细节的书特别管用。

比如有一套叫《就是找差点》的书,分为生活、季节、旅行多少主题。这书是兄弟送的,拿到的时候,稀罕还差点一岁,她好像并不是很感兴趣,我和姥姥也不了解该如何讲,于是一直放在书架上接土。

后来,稀罕一岁以后,也许由于生活常识也丰盛了,她开始喜爱《七彩生活》和《奇特旅行》这两本,有时候会盯着画面出神,接着指着一些她喜爱的小细节给我看。比如下面这个喝咖啡的火车司机,她就蜜汁感兴趣,每次翻到这里都要反复指一指。

稀罕指这个司机的时候,我就会像复读机一样重复:“嗯,这是司机,他在喝咖啡”接着再根据心情加戏,比如模仿一下喝咖啡,形容一下咖啡的味道之类。

有时候,我也会给她提问,比如看下面这一页的时候,由于画面中的物品都是平时常见的,我就会问她:“找找,吸尘器在哪里儿呢?”接着再给点提示“紫色的哦,母亲已经看见啦,吸尘器。”

如果找到了,她就会特别兴奋,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她会发出一声感叹:“啊!”她就会重复单词,高兴地说:“a(这)个,吸尘器!”

还有一本对稀罕学说话做出巨大贡献的书,叫《秀丽的梦》。老实讲,这本书画风我并不是那么喜爱,然而稀罕却好像情有独钟,尤其喜爱下面这页。

每次能看上二特别钟,起初看的时候,也是玩我说她找的游戏,接着她开始能指着上面的小动物说名称,比如“猴子”“兔子”“孔雀”,最近这几天,她的技能又更新了,可以开始用句子描述画面,像先指着一只鸟说:“鸟”,接着再指指另一只鸟说:“还壹个”。还会指着蜗牛说:“蜗牛,姥爷抓。”(姥爷夏季的时候带她去捉过蜗牛)

因此说,类似有居多细节的书,真的很适合让孩子练习用语言描述,还培养了观察力和联想能力,强烈主推。

习性重复

其实,就是鼓励大家变成“话唠”。这个原理也很简单,语言的进修,都是“先输入、后输出”,有了足够的进修和积累之后,孩子才能内化进修内容,自己尝试开口表达。那如果家长平时说得少,宝宝没啥机会进修,天然说话就会相对晚一些。

当然了,做“话唠”也是有诀窍的,无意义的唠叨和刚才说无缘无故重复“苹果”这种事,对于提高语言能力帮助不大。

那要如何做呢?其实也很简单,就是随时随地描述行为。具体说,比如给稀罕穿拉拉裤的时候,我就会边穿边说:“先抬左腿,穿过去。好,再抬右腿,穿过去,站好,提裤子。嗯,整理谢谢你的配合!”起初稀罕听着没啥反应,现在她也会跟着我重复“左腿、右腿,谢谢!”。

另外一种重复,就是完整地替孩子表达出她想说的意思。这种行为,其实也是在帮助孩子进修正确的表达方法。

再说个例子——

那天稀罕看见爸爸用我的杯子喝水,就特别着急地指着杯子喊:“母亲的,爸爸喝。”我问她:“你是想说,这是母亲的杯子,爸爸不要用它喝水吗?”她说:“嗯!”我就又重复了一遍:“唔,母亲的杯子,爸爸不要用。”过了两天,爸爸又随手用了我的杯子,稀罕见状大喊:“母亲的,爸爸不要用!”

说话的时候,最好要像和成年人沟通一样,平等地探讨。很多书里也主推说,从孩子学话的时候起,就不要和他说“儿语”,而是要用正常规范的表达方法。

离家坐汽车,那就告知孩子“大家坐车去”,而不要说“大家坐车车”。又该吃饭了,就说“吃饭”,而不要说“吃饭饭”。

当然了,有些咱们已经喜爱的可人的说法,比如“拉臭臭”和“尿哗哗”还是可以用的。

认真倾听

孩子表达能力有限,好多时候,大人还是会遭遇听不懂的尴尬。千万保持耐心,认真地听。不然孩子很也许就不说了。

稀罕就是如果你听不懂她说的话,同时又表现出了不耐烦或者漫不经心,那她也许扭头就走,然而如果你听不懂,却表现出对她说的很感兴趣,很想了解她在说啥子,那么她也会受到鼓励,想办法表达自己。

有一次,稀罕塞给我一张纸,说:“机、机”(那时候她还不会说飞机)。我有点懵逼,由于那就是一张白纸,我问她:“你说啥子?”稀罕指着那张纸重复:“机机呀,机。机机呀,机机呀……”(无限循环)

我去,这简直比破译密码还难。

爸爸想稀罕应该就是在随口瞎说,于是过来打岔,问她要不要吃水果。稀罕也许觉得自己说的“话”被无视了,急了,气急败坏地把纸扔到了地上,接着抿着嘴,不说话、也不动。

我走过去把纸捡了起来,跟她说:“对不起,母亲没听懂,然而我很想了解你在说啥,要不你再试着说一遍?”

稀罕看了我一眼,又说:“机!”接着她好像灵机一动,把纸举过头顶,模仿飞机飞的样子,嘴里说:“呜~~~~”。我问:“你是说飞机吗?”她点头,原来她是想让我用纸给她折飞机。

这件事,让稀罕学会了“飞机”这个词,也让我了解了,孩子其实是不会“瞎说”的,他如果在叨叨你听不懂的“火星语”,那么一定多点耐心,尝试去倾听和领会,你的关注,会给他继续尝试表达的勇壮。

还有想提醒大家的就是,倾听的时候,一定要懂得尊重,即使孩子的表意不清、发音不准,也不要嘲笑,认真给他反馈,终有一天,他会回报以惊喜。